Ansys Lumerical | 自發(fā)參量下變頻 (SPDC) 光子源

附件下載

聯(lián)系工作人員獲取附件



此示例演示了如何對真實的光子源進行建模,并將其用作 qINTERCONNECT 的輸入。用直波導中一個長度為L且具有χ ( 2 ) 非線性的局部區(qū)域計算I型SPDC過程的光子產生速率和波函數(shù),其中泵浦光子被轉換為信號和閑置光子對,從而滿足能量守恒和相位匹配條件。對于相同和不相同的光源,證明了來自兩個獨立源的光子之間的干涉。


概述



本例中的仿真是使用 MODE 和 qINTERCONNECT 求解器執(zhí)行的。模擬在 MODE 中通過 Lumerical 腳本文件進行設置和運行。接下來,運行 python 腳本以生成用作 qINTERCONNECT 輸入的狀態(tài)。然后,qINTERCONNECT 仿真通過 Python API 運行,可以直接在 INTERCONNECT 中運行,也可以在外部 Python 環(huán)境中運行。由于 qINTERCONNECT 需要 INTERCONNECT GUI 許可證才能運行,因此至少需要兩個 GUI 許可證才能直接從 INTERCONNECT 環(huán)境運行 qINTERCONNECT。



自發(fā)參量下變頻是一種非線性光學過程,其中泵浦頻率的光子被轉換為一對光子,標記為信號光子和閑置光子,從而實現(xiàn)能量守恒并滿足相位匹配條件。在I型SPDC中,信號光子和閑置光子具有相同的偏振,這與泵浦偏振正交。信號光子和閑置光子之間的光譜相關性由雙光子波函數(shù)描述,這限制了單光子源的不可區(qū)分性。



一旦產生雙光子波函數(shù),它就可以用作qINTERCONNECT中電路的輸入。例如,可以使用滴環(huán)濾光片將兩個光子與光源分開。


第 1 步:非線性模式重疊和色散曲線擬合

第一步是計算有效的非線性模態(tài)重疊面積,這決定了非線性相互作用的強度。然后,泵浦光/信號光和閑置光的色散曲線,然后進行二次擬合。


第 2 步:對生成速率和雙光子波函數(shù)

根據(jù)有效非線性模式重疊面積和上一步的二次擬合參數(shù)計算了描述光源的光子對生成速率和雙光子波函數(shù)。


第 3 步:qINTERCONNECT 仿真

雙光子波函數(shù)用作qINTERCONNECT仿真的輸入。


運行和結果


第 1 步:非線性模式重疊和色散曲線擬合


1.在 MODE 環(huán)境中打開并運行腳本 run_mode_calcs.lsf。


腳本 run_mode_calcs.lsf 加載布局文件并執(zhí)行掃描以計算反向有效耦合面積 [1],



這與自發(fā)參數(shù)下變頻中涉及的模式重疊成正比。此信息將保存到文本文檔 inv_A_mat.txt 。接下來,對泵浦光/信號光和閑置光進行掃描以產生色散曲線,如下圖所示。



然后對色散曲線進行二次擬合,并將系數(shù)保存為fit_params.txt。


第 2 步:對生成速率和雙光子波函數(shù)


1.在 MODE 環(huán)境中打開并運行腳本generate_biphoton_wavefunction.py。


在此步驟中,使用上一步中的參數(shù)計算光子對生成速率和雙光子波函數(shù)。圖中顯示了用戶定義的泵包絡函數(shù),以及根據(jù)源幾何形狀確定的相位匹配功能。這些的乘積是雙光子波函數(shù),如下圖所示。最后,還顯示了頻率離散化的雙光子波函數(shù),該波函數(shù)可用作qINTERCONNECT中電路的輸入,如下一步所示。



第 3 步:qINTERCONNECT 仿真


1.在 MODE 環(huán)境中打開并運行腳本simulate_biphoton_wavefunction.py。


雙光子波函數(shù)用于生成一個 ket 矢量,該矢量以離散頻率 Fock 為基礎描述發(fā)射光子的狀態(tài)。然后,將ket矢量用作qINTERCONNECT中下環(huán)濾波器的輸入。運行 python 腳本將執(zhí)行模擬并顯示以下窗口,顯示從環(huán)的下降端口檢測一個或兩個光子的成功概率。